咬定青山不放松

———解读娄底市人大监督新图景
出版日期:2012/12/27   字数:3691A+   A-

近日,双峰县青树坪镇裕民村村支两委给双峰县卫生局送来"倾心鼎力、关爱民生"的锦旗。2009年,双峰县卫生局与裕民村成为"手牵手、联帮带"活动结对单位。3年来,该局组织防疫专家和医疗服务队为该村进行水源水质抽样、病史调查与义诊。局机关挤出4万多元帮助村里进行公路硬化和饮用水改造,局机关的党员为贫困家庭捐款。彭灿波摄

 

    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市人大常委会以追求实效为目的,对监督的事项跟踪问效,持续给力,不达目的不罢休,“咬定青山不放松”。兑现任前承诺、化解“大班额”、剑指食品安全、聚焦“菜篮子”等等,一桩桩监督的事例,表达了人大监督的清晰脉络和民本情怀。

追问阳光下的承诺

    2009年2月26日,在市三届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上,面对庄严的国徽,提请任命的31名新一届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一把手”向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作拟任职务发言。

    拟任职务发言全程通过娄底电视台同步直播。“在阳光下授权”,这是新一届人大常委会履新后对人事任免工作改进的一项重要举措。

    承诺就是责任,承诺贵在兑现。去年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把跟踪监督任前承诺落实情况列入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跟踪检查方案,向市人大代表发出了问卷评价表。从9月份开始,由6名常委会领导带队,深入到相关单位调查了解,倾听各方面意见和反映。并按照“好、较好、一般、差”4个档次,在各部门职工中进行了问卷评价。

    去年12月22日,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任前承诺落实情况讲评会议。50余名市直政府部门“一把手”和20名市人大代表列席会议。

    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王信卿对承诺兑现情况进行了讲评,既充分肯定政府各部门负责人所取得的成绩,又针对队伍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行政乱作为、怕作为、慢作为、不作为的问题,行政效率不高以及接受人大监督不够主动的问题提出了批评。

    承诺兑现讲评实质上是对任命人员履职的一次检阅、对承诺落实情况的一次追问,是对人事监督的延伸和跟踪。这一创新做法,得到了市委书记龚武生的充分肯定,他认为可以把人大常委会的工作监督与党委对干部的评价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把讲评活动的结果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化解中心城区“大班额”

    早春,乍暖还寒。2月20日,娄底市化解中心城区“大班额”问题四年行动计划的龙头工程———城南中学新建项目奠基兴建。这是继2月15日吉星小学建设项目开工之后,娄底化解中心城区“大班额”问题的又一举动。

    2009年1月,在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彭建良等14名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下决心解决娄底城区读书难问题的议案”。议案直指教育欠账太多,城区十几年没有新建小学和中学,公共配套设施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整个城区缺少1.8万个学位,其中小学缺学位1.3万个,有的小学一个班甚至挤塞了上百名学生。鉴于“读书难”的严峻形势,大会主席团将此作为本次市人代会的唯一议案。

    此后3年时间,常委会监督紧追不舍,先后组织开展了对城区“大班额”情况的专题调研,3次听取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区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和议案办理落实情况的汇报,3次发出办理落实情况的审议意见。

    在市人大常委会的强力助推下,市人民政府专门出台了“化解‘大班额’四年行动计划”,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解决城区“大班额”问题。今年4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捐资助学活动,筹措社会资金1.7亿元。目前,市直应启动的14个建设项目已启动11个,吉星小学和城南中学建设进展迅速,各县市区化解“大班额”工作成效明显。

 运用审计监督成果

    “针对审计披露的问题,督促政府出台了《综合治税管理办法》,强化了财税收入征管,实行了刚性收费和刚性返还制度,督促收回各类税费2000余万元、收回国有土地出让收入11000万元。”这是今年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对2011年充分运用审计结果、加强财政监督的描述。

    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给力审计监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常委会紧盯审计发现的问题,一抓到底,督促收回拖欠的各种税费5亿余元,追究了有关失职渎职人员的责任。督促市人民政府今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

    “没有市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支持与监督,审计工作就难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说起审计监督,市审计局局长李赛斌深有体会。

    重视审计结果的运用,督促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一直是人大财经监督的“重头戏”,早在2005年就作出了《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决定》,督促市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市本级土地出让收入收支管理办法》、《房地产税收征收暂行管理办法》、《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2009年起,更在建设领域推行了刚性收费制度,坚持“一个标准执行到底”。近年来,在市人大与市人民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市较好地解决了土地出让收入长期拖欠、非税收入无序减免、税收征管存在漏洞等问题。特别是解决了多年以来社会关注的土地收入体外循环问题。

专题询问聚焦食品安全

    5月30日,夜幕降临。市人大食品安全暗访组来到娄底职业技术学院附近和娄底火车站前的夜宵摊点,一边查看,一边询问,参与检查的委员和代表自费出资,送检40个样品,50%不合格。此前,市人大常委会已经对校园周边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过3次暗访。

    2011年,市人大常委会把食品安全列入监督工作重点,采取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方式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了执法检查,并向市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提出了审议意见。

    今年,按照监督法的要求,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了对食品安全审议意见整改落实情况的专题询问。为深入细致地了解情况,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专题询问办公室,在娄底红网、娄底人大网、娄底日报发出了征求意见的通知。从5月份开始,由6名副主任带队,深入市直机关、田间地头、厂矿学校进行广泛调查。

    第30次常委会会议上,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专题询问。会议气氛紧张而热烈,3个多小时,16位组成人员和2位代表就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无证照食品经营户监管、学校和民工食堂的监管、财政资金的投入、食品安全检测机制整合、“瘦肉精”猪肉及注水牛肉的治理、餐厨废弃物、校园周边食品安全、定点屠宰等方面,提出了44个问题。

    市人民政府及部门单位领导虚心听取意见,坦诚回答询问。“专题询问实现了常委会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是人大监督的一种好方式,能够有力地推动相关工作,有力地推动食品安全工作。”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易春阳说。

类案监督直指“法律白条”

    2009年7月,市信用联社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报告,人民法院涉及信用社的贷款纠纷生效判决有相当一部分未得到执行。“法律白条”影响了金融安全,损害了社会诚信,请求市人大常委会对此进行专项监督。

    在全面理解监督法的精神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认为,金融领域里的“法律白条”是一种普遍现象,对这类案件的依法监督,是人大的职责。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建议,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各县市区人民法院,于2010年1月至9月开展了集中清理农村信用社执行案件专项活动。两级法院均成立了由院长担任总指挥、分管副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了牵头部门和工作职责。

    市县两级法院通过开展“清积”竞赛,加大对重点案件的执行力度,实行领导包案、以执促和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专项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至2010年9月底,全市两级法院共执结案件230件,执结标的2000余万元,间接催收逾期贷款3100余万元,有力地维护了法律尊严和金融安全。

 情注老百姓的“菜篮子”

    今年2月28日,娄底中心城区“菜篮子”工程建设3年行动计划在娄底东菱科技有限发展公司的蔬菜基地举行了启动仪式。该公司董事长李治虞告诉笔者:“‘菜篮子’工程的议案经过1年多的办理,已经有了初步成效。”

    2011年1月,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李治虞、刘建、李中凡3名代表分别领衔提出实施“菜篮子”工程议案。大会主席团决定将3个议案合并立案,交市人民政府处理。

    代表议案连着民心和民生。当年3月、4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扩大)会议成员分别到九龙集团蔬菜产业基地、湘中果品蔬菜批发大市场视察和调研。

    在全面了解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的汇报。整整一个上午,组成人员热议蔬菜种植面积、批零差价补贴制度、市场建设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审议意见,积极整改、务实作为,先后出台了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新建蔬菜生产基地奖扶办法,制定了“菜篮子”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同时,加大了财政投入,2011年财政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和扶持蔬菜基地建设,市本级从价格调节基金中安排20%扶持蔬菜生产。加强了市场建设和管理,统筹解决了农产品检测费用,开展了中心城区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及专项整治工作,中心城区5个农贸市场正在升级改造。

    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60万亩,新增5万亩,上市蔬菜115万吨,蔬菜自给率稳步上升,价格逐渐回落。

    “政如农工,日夜思之,知其始而成其终。”正是这种有始有终的监督理念,才使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愈显力量。

地址:湖南省娄底市月塘街娄底日报社新新网办公楼

邮编:417000 电话:0738-8341588 传真: 0738-8363339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