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对根的情意

———记双峰县沙田中学教师肖淦二三事
出版日期:2012/12/17   字数:1668A+   A-

本报记者:石瑶 通讯员:彭东风

    1999年9月,青春年少的肖淦从娄底师范专科学校(现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毕业,回到家乡沙田中学任教。13年间,他愈加眷恋“三尺讲台”,躬耕不辍在这片熟悉的土地。如今的他,已成长为教育领域的佼佼者:先后获得“双峰县沙塘乡新课程改革中学语文星级学科带头人”、“双峰县优秀班主任”、“双峰县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35篇学术论文在双峰县、娄底市、湖南省评比中获奖。他用自己最美的青春时光,为沙田乡村的教育事业谱写出一曲奉献之歌。

    “与学生在一起,再苦也是快乐的”

    沙田中学位于双峰县沙塘乡沙田林村,提起肖淦,老师们无不由衷赞叹:“真是个勤奋的年轻人。”从事教学工作以来,肖淦一直担任初中语文、历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13年来,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每个周末,他都要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今年10月的一个星期天,肖淦又一次来到一个特殊学生家里家访,这名学生从小就和爷爷奶奶生活,性格内向、孤僻,学习不求上进。当肖淦告诉这名孩子的爷爷奶奶“二老的孙子如今学习刻苦,成绩进步好快”时,70多岁的老奶奶顿时喜笑颜开,连连说:“谢谢肖老师!”

    从2008年开始,学校实行毕业班寄宿制。为加强毕业班寄宿生管理,作为班主任的他干脆把家“搬”到了学校。每天和学生吃住在一起,晚上还坚持在男生宿舍陪睡。他的妻子对他又是埋怨又是心疼,埋怨他不爱家和孩子,心疼他把身子累坏了。“与学生在一起,再苦也是快乐的。”肖淦总是憨厚笑着对妻子说。

    “没有用爱心感动不了的学生”

    “因为有您,我考上了理想的高中……”最近,肖淦收到一名叫王乐的学生寄来的感谢信,信中如此说。王乐是沙田中学114班的学生,因家庭变故,给他幼稚的心灵抹上了黑影,成绩接连下滑。肖淦不仅每天找他谈心、帮他走出心理阴影,还牺牲许多课余时间为他补课,帮助他与家长沟通。天长日久,王乐成功转化成了一名心理健康、成绩优秀的学生。

    114班曾经是沙田中学出名的“差班”,是学校里的“烫手山芋”。肖淦接任班主任以后,这个班的班风、学风在初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月班级综合考评中总是名列前茅,中考成绩优异,班级合格率达95%,8人考上双峰一中。“真是创造了奇迹!”许多同事暗地里翘起大拇指说。然而,只有114班的学生才知道肖淦老师付出了多少心血。“肖老师每天边鼓励边给我们补课,没有他,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几个最顽劣的学生已记不清肖老师为他们补过多少课。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没有用爱心感动不了的学生。”这是他在班主任工作会上经常说的一句话。

    “让学生听课就像听轻音乐一样轻松”

    教学是一门艺术,创新是所有艺术的生命之源。在平常的同事交往中,肖淦是个朴实寡言的人,但只要提到课改,他就来了精神,“教师教书的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学到知识,更在于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顾问,是交流意见的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还要努力研究怎样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怎样驾驭教材,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立体地位。这是至关重要的,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肖淦对课改的热情,绝不仅仅体现在言辞上。为了练好“三字一画一话”(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简笔画,普通话),他整整花了2年时间。2004年4月,肖淦为参加“全乡课改星级学科带头人”语文教学比武,一张图片反反复复画了几十次。一下课就看到肖老师在涂涂抹抹,学生们忍不住说,肖老师“走火入魔”了。

    肖淦有了这种钻研精神,总能很快地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实践。他所上的语文课处处体现着“师生互动、主动探索、共同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体现“学习、参与、感悟和实践”的教学过程,每一堂课都有板有眼、有声有色,寓教于乐、生动活泼。学生们都说:“肖老师上的语文课特别有味,听课就像听轻音乐,好懂、易记、轻松。”近年来,肖淦任教的语文、历史学科,在全乡期末综合评估中次次名列前茅。

地址:湖南省娄底市月塘街娄底日报社新新网办公楼

邮编:417000 电话:0738-8341588 传真: 0738-8363339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