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学教学中,作文难,难在学生咬破笔尖总觉无米下锅,难在教师绞尽脑汁仍觉无计可施。笔者在作文教学这座花园里劳作了数十年,没有成绩,却有所感悟。
情趣为孩子作文注入“调味剂”
有人说学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学生怕作文是因为没有兴趣,不愿意做不想做的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作文的法宝。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像老鼠爱大米一样爱上作文呢?情趣作文就像神奇的魔法师,深深地吸引孩子的心。在作文的殿堂里有神奇的魔术、创意的实验、开心的游戏、精彩的小品、幽默的笑话、激烈的竞赛、火热的活动。“开心果”,“智慧树”,“快乐大本营”搬上教室的银幕,让孩子尽情地玩啊闹啊,说啊笑啊,唱啊乐啊,有了快乐做翼,学生的文字就像喷涌的泉水,汩汩地从笔尖流出来了。流出来的是快乐的情感、真实的情景。
生活为孩子作文注入“活水”
“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孩子天天在生活,时时在生活。可是生活却走不进孩子的作文,孩子的作文架空生活。生活是精彩的,到了作文里却没有了情趣,为什么呢?因为生活不等于作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身入生活,心入生活,要教会学生慧眼识珠,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课余生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寻找下锅的“米”。细致观察,用心留意。嬉戏的伙伴,朝夕相处的家人,激情洋溢的老师,萍水相逢的路人,大名鼎鼎的英雄,都可成为孩子笔下的主角。走出教室,走出城市,去亲吻大自然,放眼奇山异水,聆听天籁之音,触摸大地的脉搏。采访、调查,实验、实践,深入生活,洞察人情,一个微笑,一份帮助,一个善举,一份苦难,人间冷暖便成了孩子心中的涟漪。听新闻,看电视,逛超市,赏名著,查资料,真实的生活成了孩子笔下的沃土。让孩子的脚步回到大地,用眼看,用耳听,用口尝,用手摸,用心想,用脑思。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心智得以开发。作文得以生成。生活永远是孩子作文的不竭活水。
课文成了孩子作文的“明星”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原来学生作文的“米”就在课本中课文里,课本中精选的美文,既是学生阅读的盛宴,也是学生写作的范本。精巧的构思、合理的布局、流畅的语言、纯真的情感在孩子心中播下了作文的种子,教师加以浇灌施肥,种子便生根发芽,或扩写,或改写,或缩写,或补写,或续写,或评写……从课文中翻出新意,想象得以驰骋,创新得以提升。学生可以仿内容,仿写法,仿语言,课本作文成了孩子模仿的“明星”,有了习作的榜样,有了临摹的对象,就有了作文的天堂。
应用成了孩子作文的家常便饭
作文的终极目的是为生活服务,请假条,留言条,通知启事报告,发短信,致贺词,开场白,结束语,解说词,广告词……这些不是绣花枕头,而应该扎根在孩子作文的土壤中。规定的格式,得体的语言,文明的礼节……习惯在这里养成,文明在这里传播,礼仪在这里生成。应用作文不应该成为遗忘的角落,而应该登上作文的殿堂,让孩子学会应用、学会作文、学会生活。
文化成了孩子作文的养分
五千年的文明在这里传承,辉煌的历史在这里积淀。作文里有诗词底蕴、历史底蕴、文学底蕴、民俗底蕴、文言底蕴……诗词是花、是草、是风、是雨,诗词佳句让孩子作文诗香四溢,典雅华丽。秦砖汉瓦,沧海桑田,历史的斑驳,千年的沉淀,让孩子的作文如同甘醇的古酒,奇崛幽峭。古典名著,经典名文,黛玉葬花,桃园结义,让学生披情入文,寻找精神的伊甸园。吃年糕,耍龙灯,赛龙舟,穿旗袍,唱山歌……万紫千红的风俗,多姿多彩的民俗,不能淡出人们的生活,也不能淡出学生的视野,它是天然的艺术之源。文言的典雅,文言的格律,文言的精深,文言的厚重,如同淡淡的古韵流淌在孩子心中。
作文教学是一片芳草地,勤耕耘勤挥洒勤采撷勤思考必有所获。愿我们不懈努力,让作文的快乐洋溢在每个孩子的心中,让作文教学之花开得更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