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出版日期:2012/11/6   字数:1652A+   A-

(上接第一版)

    主导产业:支撑

    涟源市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招大项目,全力以赴上大项目。坚持以产权引项目,以存量引增量,以项目促发展,外引内联,一大批外资企业相继落户,一系列重点技改项目成功实施,年产值4亿元的大型企业达7家,年产值2000万元的中型企业134家,涟源工业在全国工业增速下滑的大环境下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8.7%。2011年,涟源市工业固定投资突破54亿元,重点工业项目达43个。世界500强企业三一重工中源新材料产业园第二期工程和台湾国产实业年产300万吨水泥的项目第二期工程已动工作业。建成后,年产值分别可达100亿元和15亿元。今年,涟源市把61个投资上1000万元的项目列入“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计划,总投资约159.55亿元。截至8月,该市已开工重点项目49个,开工率80.3%,完成投资33.5亿元。其中列入省“三个一行动”的6个项目已开工5个,完成投资6.52亿元。工业项目开工13个,投资31.5亿元。不断加强引进培育新兴产业,重点瞄准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新型战略性产业,积极对接央企、外企,促进三一中源、回春堂医药、三星锻造、三一风力发电等企业做大做强。全面推进“一区带多园”战略,开辟乡镇特色园区新阵地。涟源经济开发区、茅塘石门工业园、桥头河循环经济工业区、杨市轻化工业园等均已初具雏形,产业集聚发展来势喜人,形成了工业转型后新的经济增长极。

    科技创新:发展

    创品牌,提升产业层次,这是实现工业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快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活力源泉。涟源市积极实施“质量兴企、品牌强市”的发展战略,出台相关制度,对荣获国家级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的企业奖励10万元,对荣获省级名牌产品、驰名(著名)商标企业奖励5万元。在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下,该市各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品牌创建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含量显著提高,各项科技创新成果数量如雨后春笋,节节攀升。2011年湖南金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涟源市涟鑫矿山电器有限公司、湖南涟源聚能电器有限公司等企业均荣获湖南省著名商标,带动和激发了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和活力,引领了该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新潮流。2011年,1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45.6亿元,增长43.4%,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44.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8%。

    服务项目:贴心

    近年来,随着项目建设的不断发展,作为全省重要原材料基地的涟源市已凸显出“用地难、融资难、审批难”的工业经济发展瓶颈。但涟源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出实招,优先保障工业用地,真金白银促融资,全程代理办审批,为工业经济大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过去几年,涟源市共完成工业及重点项目征地1640公顷,为促进工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2009年,涟源市成功创建娄底市金融安全区,成功落户娄底首家注册资金1亿元的鼎盛汇祥担保公司;2010年成功落户娄底市首批小贷公司,组建注册资金5000万元的方源小额贷款公司;今年又成功创建省级金融安全区,上海农商银行在湖南省组建的首批开业村镇银行再次落户该市。同时,该市瞄准“工业兴市、工业强市”的发展之路,积极推行“四年倍增计划”和“四年帮扶行动”。2012年,该市明确了由20名市级领导挂点,23个市直部门副职挂任帮扶队长,18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和非党后备干部担任帮扶队员的帮扶机制。各乡镇、办事处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在全市上下营造出了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浓厚氛围,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贴心服务。在“四年帮扶”行动中,该市四大家一把手亲自挂帅,率先垂范,深入企业走访、帮扶,深入项目基地协调、办公,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在企业生产运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切实为涟源工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工业转型发展,是山穷水尽的苦痛醒悟,更是苦尽甘来的完美蝶变。涟源市的工业转型之路定会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厚实。

地址:湖南省娄底市月塘街娄底日报社新新网办公楼

邮编:417000 电话:0738-8341588 传真: 0738-8363339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