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滩地崛起新社区

出版日期:2012/11/6   字数:1131A+   A-

本报记者:刘惠南 通讯员:王玖华 谢训江 姚春生

    宽阔的公路飘向各家各户,格调别致的洋楼夺人眼目;店铺里生意兴隆,市场内人头攒动。每当夜幕降临,路灯、广告灯、彩灯一齐绽放,交相辉映,把社区点缀得绚丽多彩……10月31日,记者来到涟源市杨市镇利新社区,切实感受到它的繁荣和华丽。

    据了解,2003年前,利新社区是一片荒滩地,只有几条小巷,零零散散住着30多户人家,住房低矮潮湿,居民无经济来源,全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如今却有了大变化。“从这头到那头,有1.5公里长;从这边到那边,要经过2条街,跨过4条公路,穿过600多个门面。整个社区呈回字形,由主街、主干线、店铺、市场、学校、医院、企业、居民住户组成,有3000多常住人口,年产值达2亿多元。”利新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国平自豪地向记者介绍社区的情况。

    利新社区位于涟源市杨市镇老城区孙水河南,辖16个居民小组,886户3286人,它的前身是利新居委会。2003年改为社区后,社区党支部制定集镇建设远景发展规划。并确立“以商促贸,商贸富社,再造一个新社区”的奋斗目标。随着各项优惠政策的出台,吸引了广大客商前来经商办店、投资建房。“目前社区共有860多户在这里建房,还有白马、茅塘等邻近乡镇300多户外地人在这里落户经商。”社区妇女主任毛慧英介绍。

    现年42岁的刘国华是本地人,早些年全家6人住3间土砖房,经济困难。1999年,他一把砌刀闯天下,去了郴州当泥工。他从包小工程起家,赚到“第一桶金”后,到巴基斯坦开矿,资产已上千万元。2008年,刘国华返家,看准了利新社区的发展前景,果断地买地建起了10栋5层的楼房。同时,投资500多万元与兄妹合伙开起了贸易批发部。在他的影响下,涟源、新化等外地人纷至沓来,开商号、搞贸易、做生意。随后,学校、医院、企业也陆续挺进利新,商贸、建材等4大支柱产业迅速崛起,引发娱乐、餐馆、运输生意日渐红火,经济快速增长,昔日的荒滩地变成了繁华的闹市区。

    经过几年的发展,该社区由过去的2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的3平方公里,30多户发展到860多户,100多常住人口增加到现在的3000多人,30多栋低矮住房改建成860多套小洋房。过去外出谋生的打工者现在个个当老板,人平年收入由300多元增加到近万元。在搞好新农村建设、引导居民致富的同时,该社区启动1000万元资金,先后硬化通组公路3000多米,改造农网500多家,整修山塘41口,硬化水渠8000多米,建起了10000多平方米的社区综合大楼。社区文化、娱乐、体育功能齐全,绿化、亮化、美化设施配套,创卫工作齐头并进,每户配有垃圾桶,店铺设有果皮箱,雇请5名环卫工人清理垃圾,社区既繁荣又整洁。

地址:湖南省娄底市月塘街娄底日报社新新网办公楼

邮编:417000 电话:0738-8341588 传真: 0738-8363339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