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即使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不景气的情况下,其矿山装备等产品销售仍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
在涟源市的“十二五”规划中,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信息化,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
引进培育新兴产业,打造绿色经济是涟源市在实行经济转型中的又一举措。涟源市重点瞄准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等新型战略产业,积极对接央企、外企,促进三一中源、回春堂医药等企业做大做强。
回春堂药业借助涟源市经济转型这一东风,开发出了39个中成药产品,形成了全国独家产品“茸桂补肾口服液”等为代表的产品结构,2011年被批准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据回春堂药业工作人员介绍,公司与中国药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投资8亿元在涟源市经济开发区建设“回春堂中药现代化产业园”,目前项目已经完成可研和环评,预计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以上。而在原材料收购上采取的公司+农户,也为农民带来了实惠。以涟源市伏口镇胡家坪村为例,该村属于高寒山区,是典型的贫困村。自回春堂药业和该村签订公司+农户的协议后,该村人平收入增加了2000元左右。
目前,通过调优结构,涟源市一批优势产业迅速成长壮大,短短几年时间,形成了煤炭、装备制造、轻化、冶金、建材、医药食品等6大主导产业。“转型”为涟源的经济发展拓出了一片崭新天地。
项目带来新动力
毫无疑问,项目建设为涟源经济发展带来了全新动力和强足后劲。
涟源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自今年起连续4年开展“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
2011年,涟源市确定了53个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列入“项目建设年”活动,其中列入娄底市“项目建设年”活动重点项目10个。到年底共完工项目18个,在建项目35个;年度共完成投资35.1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2.5%。列入娄底“项目建设年”活动考核范围的10个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25.7亿元,占年度任务的193%,完成任务比例居各县市区第一。国产实业、三一中源、三星锻造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均超额完成了年度投资计划,成为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强力支撑。
2012年,涟源市共确定61个投资上1000万元的项目列入2012年“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计划,61个项目总投资约159.55亿元,今年计划投资43.36亿元。1至8月,61个重点项目已开工49个,开工率80.3%,完成投资33.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7.2%,其中列入省“三个一行动”的6个项目已开工5个,完成投资6.52亿元。
涟源市始终坚持项目理念。涟源市委、市政府坚持把项目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工程来抓。自2009年以来,持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不松劲,接连引进了一批工业大项目和交通大项目,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些事实也进一步坚定了涟源市委、市政府把项目作为争政策、扩投资的重要载体,作为重民生、谋幸福的必由途径,作为聚人心、尽职责的重要抓手,作为加快涟源发展重中之重的信心和决心。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涟源市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对重点项目实行市级领导挂点联系制度,建立“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的工作机制。各责任单位将项目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相关工作。
严格落实工作责任。涟源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促进项目建设的一系列举措。一是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了开展“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实施机制和保障措施等。二是分解责任目标。通过下发专门文件对全年目标任务进行了科学分解,明确每一个项目的具体工作目标,并将责任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三是明确考核办法。涟源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涟源市重点项目考核和奖惩办法》,坚持平时调度与年终考核相结合,采取一月一调度、两月一督查、一季一小结、年终总考核的办法和“听、看、查”的方式,对各项目组、各责任单位、各乡镇办事处分组进行考核。四是强化奖惩措施。设立项目建设综合奖、重点项目建设单项奖、十大杰出贡献奖等奖项,对项目完成情况好、工作认真扎实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重奖;对未完成年度任务的严厉惩罚,实行“一票否决”,在进行通报批评的基础上,对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予以问责。五是加强项目调度。涟源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月听取一次项目建设推进情况汇报,每季度调度一次项目进展情况;各项目组每月召开一次项目调度会议,及时了解项目有关情况,帮助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六是加大督查力度。充分发挥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纪委行政效能监察室等部门的督促检查职能,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对重点项目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督查,且将督查掌握的情况作为项目考核的重要依据。七是强化结果运用。市里将重点项目的考核纳入“三个文明”和政府绩效考核范围,考核结果经市委、市政府审定后,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
大力强化部门配合。为加强全市上下参与项目建设的责任感,涟源市委、市政府根据项目特点,将所有项目分成工业、城建交通、三产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和重大前期项目等5个组进行管理。各组组长由相关市领导担任,以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同时每组都明确一个牵头单位和联系召集人,由牵头单位和召集人负责本组项目的日常管理、调度和协调、督促工作。各组根据项目的情况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积极优化项目环境。涟源市委、市政府结合干部作风建设主题活动,出台了作风问责办法,通过认真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大整顿,开辟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干部作风明显好转,行政效率和政务服务水平大大提高,责任单位服务项目建设意识也明显增强。
“高速”插上新翅膀
娄新高速公路的建成将涟源与我市各县市联成一体,并与长株潭地区相沟通,对完善路网结构、促进涟源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涟源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将逐步消除,“插翅高飞”将成为现实。娄新高速公路的通车,涟源作为省域中央区枢纽性通道及其凸显的区位优势,必将积极释放投资拉动与点轴辐射效应,激发沿线城镇成长活力,推动经济发展转型。
三一重工中源有限公司职工苏嗣翔和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和时间账。在三一中源,以往的原材料运输,是先把原材料运到长沙,再由长沙运往娄底再到涟源,其过程繁琐,成本较高,经济效益明显受到影响。在时间上,原材料经长沙到娄底再到涟源,大约要4个小时左右。一旦娄新高速公路修通,原材料运输可以省去一些环节,直接经过潭邵高速公路转娄新高速公路直达涟源,成本将大大降低。在时间上,娄新高速公路的开通,原材料、产品的运输时间将大大降低,到长沙只要2个多小时。
在娄新高速公路即将开通之际,涟源市市长谢学龙给记者描绘了这样一幅蓝图:娄新高速公路的建成,将结束涟源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一条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呼之即出,涟源融入“娄心经济圈”的空间和时间距离大大缩短,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及集团化过程大大加快;涟源的产业更加完善,旅游业将大大提升,一个区域性旅游中心即将建成,届时的涟源真正成为了长株潭地区的“后花园”。
涟水河畔唱新曲。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只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走经济转型和项目建设的发展道路,实行“力量向工业集中、要素向工业集聚、政策向工业倾斜”的措施,涟源工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涟源的明天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