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洋村来了义诊志愿者

出版日期:2012/10/29   字数:1445A+   A-

    10月14日,金秋的天空,湛蓝纯净。

    平日里安静的娄星区大科办事处水洋村突然热闹起来,这个1000多人的小村落来了一群年轻人,他们身穿白大褂,脸上挂满灿烂笑容,仔细地检查着村里老人的身体状况,耐心地解答着村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这支年轻的队伍就是市中心医院志愿者义诊服务队。为缓解村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他们如期来到村里,义务给村民提供医疗服务。

    市中心医院内科分工会主席、19病室副主任朱飞跃是志愿者义诊服务队的发起者。朱飞跃从小在水洋村长大,是村里第一个考出去的大学生。近年来,村里的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村里大部分都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为回报家乡父老,方便乡亲们看病就医,自2010年始,朱飞跃常回到水洋村为父老乡亲免费义诊、提供健康咨询。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为让更多热心人士加入到义诊行列中来,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享受三甲医院的服务,朱飞跃联系医院团委,得到医院团委书记丁爱萍支持。今年6月,医院志愿者义诊队成立,并和当地村、支两委建立定向联系,每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到水洋村开展送医下乡定点帮扶活动。

    医院领导十分重视水洋村义诊帮扶活动,除妥善安排医院专家和志愿者参与义诊外,还大力宣传,在全院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梁志忠、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陈尚忠、体检中心副主任医师李秋娥等一大批专家和志愿者纷纷踊跃报名,利用休息时间积极参加义诊活动。党委委员蒋丁周等院领导还到现场对部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进行慰问。

    “不开大处方、不指定医院、帮助联系医生和病床,为百姓提供全面、细致的医疗服务,努力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志愿者义诊队的原则。”医院团委书记丁爱萍介绍。

    每到月末周日的早上八点,丁爱萍就带领志愿者义诊队准时出现在水洋村级活动中心,为前来看病的群众义诊,一忙就是一整天。量血压、听诊、写处方、健康宣教,尽管不收取任何费用,但对每一个工作环节,志愿者义诊队的队员们都十分认真。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志愿者义诊队还上门开展检查治疗。义诊结束,队员们会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不管工作多忙,只要一个电话,就会为前来就诊的村民提供诊疗咨询、帮忙找专科医生看病或联系病床住院。活动开展以来,这支志愿者义诊队已坚持下乡义诊7次,接受义诊咨询700余人次,免费测量血压600余人次,向村民免费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1400余份,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

    “飞跃啊,老人最近感冒咳嗽,四肢无力,吃消炎药、打点滴都不见好,这是怎么了?”记者正听着丁爱萍介绍,77岁的彭大爷被家人搀扶着进了活动室。

    朱飞跃对彭大爷进行仔细检查,并认真查看相关检查资料。随后,她拿起彭大爷的X光胸部照片说:“彭大爷,您的问题主要是心力衰竭。您看,这个形状像‘靴子’的阴影就是您现在的心脏,它已经明显扩大并右移了,将导致心功能的衰竭,必须马上住院治疗。”“这是我院心血管内科申吉华医生,您去住院前先打电话给他,他会帮您联系好床位的。”朱飞跃向同行的志愿者申吉华说明了原由,并将其联系方式交到彭大爷手中。

    知道自己得了重病,彭大爷眼眶湿润,哽咽着说:“感谢市中心医院给我义诊……”

    一天的义诊很快结束。市中心医院志愿者义诊服务队将满腔热情和关爱奉献给水洋村的村民,他们以高超医术、高尚医德、热情服务和无私奉献精神,赢得患者百姓的信赖和尊重,践行着新时期白衣天使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本报记者 刘惠南 通讯员 董窻 朱菲

地址:湖南省娄底市月塘街娄底日报社新新网办公楼

邮编:417000 电话:0738-8341588 传真: 0738-8363339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