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河畔唱新曲

———“穿越娄新线”大型系列报道之三:涟源篇
出版日期:2012/10/29   字数:892A+   A-

本报记者 龙红年 邹新民 阳二荣 肖育涛 通讯员 刘玉辉

    崭新的柏油路面在阳光下熠熠发亮———随着娄新高速公路的贯通,一条以娄底为中心辐射周边县市的“黄金走廊”也呼之而出。10月中旬,“穿越娄新线”采访团前往涟源市,经由娄新高速公路仅用了20多分钟。

    涟源作为全省乃至全国的重要原材料基地,2009年进入全国中部百强县市行列,2011年工业总产值完成244.7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2.6亿元。今年1至8月,61个投资上1000万元的重点项目已开工49个,完成投资33.5亿元。

    从这些数字,我们看到了涟源市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涟源市委、市政府将工业发展的方向调整为以转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为重点,坚持“两型”引领、“两化”融合、“两企”对接、“四轮”驱动以及加大项目建设的喜人结果。

    转型“转”出新天地

    一直以来,煤炭产业是涟源工业的支柱产业,建材、水泥、冶金等传统工业比重居高不下。经济增长模式仍处于粗放低效阶段。要想彻底改变这种发展模式,转型压力甚大。经济模式转型,不仅在于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实现技术、组织和制度的创新。如何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经济转型,让新型工业成为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成了涟源市发展的首要任务。

    涟源市以成功列入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市为契机,全力打造全省能源原材料基地。通过加快对煤矿实行兼并重组、实行集团化等一系列举措,努力做活煤炭、煤电、煤化工、煤机“四煤”文章,显现了由单一的原煤输出向煤电、煤化产品转变。

    记者在位于涟源市经济开发区的湖南省创安防爆公司见到,工人正在有序为用于煤矿生产半成品煤机产品组装、喷漆,仓库里一批产品整齐堆放,装卸工人正忙碌着将产品装上车。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在涟源市实行经济转型过程中,创安防爆、远扬煤机、海湖矿灯等企业联合成立了煤机外贸公司,产品除国内市场外,还远销到东南亚地区、俄罗斯、赞比亚等国际市场,(下转第四版)

地址:湖南省娄底市月塘街娄底日报社新新网办公楼

邮编:417000 电话:0738-8341588 传真: 0738-8363339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