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建东 通讯员 朱超
2022年,省政务管理服务局、省政府办公厅、《人民日报》、新华社多次推荐经验做法,政策超市平台建设、工程建设领域优化营商环境2.0版工作获得省长肯定性批示;在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政务环境监督评价暨“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考核中获得全省第5名;在全省A类地区综合考核排名第3名;先后获得市驻村帮扶优秀单位、市委办信息工作成绩优异单位、市平安建设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这是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深入贯彻中央、省、市“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总体部署,聚焦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任务要求,交出的2022年工作答卷。
铸魂强基,攻坚成效更显
2022年,该局坚持政治引领,铸魂强基,全力推进攻坚克难。在深学笃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组织党员干部160人次下沉基层一线解决实际问题。成立机关党委和机关纪委,转接进驻大厅党员党组织关系,促推行政审批服务提质增效。设立党员先锋岗,开展党员干部岗位建功行动,开展工作培训2000余次。
为确保攻坚成效,该局突出抓好四项重点工作———
加强政务服务平台基础建设。全面推进“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市本级实现一个中心统管,完成进驻41家市直单位,市政务服务中心进驻率、授权率实现两个100%。
启动政策超市助企纾困。建设完成娄底市政策超市平台,平台集政策查询、项目申报、政策图解等七大功能,集中发布国、省、市各类惠企便民政策8950条,累计搜索查询643565次,累计政策兑现奖补5991.54万元。相关建设成效获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务管理服务局多次推介,得到省长肯定性批示。
稳步推进智慧娄底平台建设。攻坚公共数据共享,经过多轮修订,已发布市本级公共数据目录1258项,开放数据接口60个,汇聚数据总量达11.05亿条,同比增加884%。
增强园区综合服务能力。按月调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助推“五好”园区建设二十条措施》,督促县市区于9月份前完成相关赋权工作和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完成6个省级以上园区赋权,实现“办事不出园”。
深化改革,注入动能更足
2022年,该局深入推进改革,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扎实开展“揭榜竞优”。打造“一件事一次办”升级版,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内,创全省最快速度。
强化“区块链+不动产”交易平台应用。不动产登记时限最低压减至1个工作日办结,实现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业务“一站式”联动过户。
推广应用“掌上大厅”。2206个事项实现掌上办理,累计访问量超30万。
推出“跨省通办”。线上依托部门专网,线下完善基础设施,在政务大厅设立“跨省通办”专窗,同昆明、萍乡、淄博、日照等市签订“跨省通办”协议。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现线上“一网办”、线下“一窗办”。改革成果获省办公厅《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专刊第6期专题推介,并获省长肯定性批示。
持续推进“四减”行动。41家市直单位合计减环节998个,减材料1033份、平均承诺时间压减7.67天,全面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
提升能力,政务服务更优
2022年,该局注重提升行政审批服务队伍能力和素质,政务服务质效更优———
深入开展“走流程、解难题、优服务”专项行动。组织全市领导干部共走流程731次,涉及事项990项,共计查摆并解决问题215个。
开展“服务质量提升、业务素质提高”活动。优化提升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和帮代办服务。全年市政务服务中心电话回访满意度达99.97%。
深化政务公开。重点推进网站政务信息公开,全年全市政府网站群共发布各类政府重点信息7.2万余条。同时着力加强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管理,全年全市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在省检中合格率为100%。
发挥“红黄牌”“好差评”监督作用。出台《娄底市行政效能电子监察及政务服务“好差评”考评办法》,全年催办政务服务事项办件预警7361件,全市“好差评”评价总数1643021条,好评率99.99%。
开展创建“清廉大厅”专项行动。获得省政务局通报推荐典型经验5条。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