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晨辉
老孟那年从部队回来探亲,赠我一本影集。他在我眼里,与电影上那些军人无二样。
中国的陆军,打起仗来,总有一股藏都藏不住的雄风。我在看过的一些老山前线作战视频中,真实感受到了中国士兵强悍的战斗力。
那场自卫还击战争差不多持续了十年。有一次去湘潭,见着了两个经历过这场战争的军人,一个是李四保,四十二军尖刀连的连长。他说起当时战争的细节,残酷得让我的心脏有些受不住。虽然仗打得艰难,但每一次任务他的连队都完成了。他带领的尖刀连,打得最漂亮的是弄压之战。弄压地势险要,战略位置又很重要,易守难攻,是越南人吹嘘的“攻不破的天险”,法国人攻打七年未果。李四保说,他的尖刀连攻打弄压天险,打得既残酷,又痛快,真正打出了中国陆军的威风。
李四保说,能打的部队是有光荣传统的。弄压之战,让自己感到了做为一名中国军人的骄傲与荣光。李四保那个连,因此获得了“英雄突击连”的光荣称号。还有一个是陈里梅,一二七师尖刀连的指导员。一二七师以全连队最小的伤亡换来了最大的战果。张万年因此而成为一代名将。老陈说他在战场上,一个人毙敌五六名,而身上连一块弹片也没沾上。我当时站起来给他行了个军礼———向最优秀的军人致敬!
去年“八一”建军节,我参加了一个老兵的聚会。与我同桌的,有一位86岁的老妈妈,她是烈士的母亲。1979年自卫还击战,她儿子参加了,当时19岁,是个机枪手。小后生打仗相当勇敢。但有一次过炮火封锁线,牺牲了,整个人化作了尘土。
时间不觉已过41年。这些当年英气勃发的战士都差不多到了花甲之年。当一个老兵唱起《怀念战友》时,好几个战友簇拥着老妈妈,泪流满面。他们都亲身经历了战争,也知道他们这一代军人为祖国作出了怎样的牺牲。他们觉得此生值了,在青春最美年华,为祖国而战。
记得1985年,老孟也上了老山,几个月之后才写信回家。他同样在连队干指导员,想来一定有蛮多故事,但我几乎没听他说过那场战争,也许是具体的战斗或战友的牺牲,给他太多的伤痛。沉默是最高的纪念。我只记得他从战场上归来时,跟我讲过一件事。他所在的十四集团军某师,是打老山的主攻部队。越军在山上布了太多的地雷,进攻时,尖刀连的战士都是踩着地雷向前冲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兵的人,都喜欢一首歌,那就是《我爱老山兰》。这首歌的词曲作者,都是老孟部队的宣传干事。
那些遍布在老山崇山峻岭野生野长的兰草,它潜伏在密林里、草丛中,生命力极强,不怕狂风暴雨,不畏严寒酷暑。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即使炮弹把它炸得支离破碎,只要有一把湿润的泥土,它都能顽强地生存下来,生根、发芽、开花,绽放沁人的芳香。在老山,解放军战士便是那兰草,在硝烟弥漫中,绽放他们独特的青春年华!
如今,当年老山作战的视频发布多了起来,战争的残酷,解放军的英勇,战术的灵活多变,让我们窥到了战场的几分惨烈与真实。每逢战友聚会,便有人回忆起在老山上的战斗,讲起猫耳洞的故事。有一个战士,四川兵。为了观察敌情,在一个仅能容纳一人的猫耳洞里,吃着压缩饼干、牛肉猪肉罐头、矿泉水,蹲了半年之久。说起这些,战友们总会默默端起酒杯,唱起那首《我爱老山兰》。
“我爱你呀老山兰,顽强的生命倍受了摧残。墨绿的叶片熏满了硝烟,芬芳的花朵开得更鲜艳。”
经历过战争的军人,他们其实早已活成一部长篇小说。除了热爱当下的生活,他们别无所求。